不得不了解日本时尚界的“三剑客”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 2019-12-26 14:37
- 网络
相信很多人对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川久保玲(Rei Kawakubo),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并不陌生,这三位新浪潮三剑客被称为「Hiroshima Chic广岛时髦」,不过Yohji不太喜欢这个称呼。在国际时尚圈,他们都是最有影响力的日本设计师。所谓设计不分家,就像大仁哥今年年初跨界玩家居设计一样,服装设计“牵连甚广”,它还关乎艺术、音乐、电影甚至哲学,三宅一生和川久保玲已经逐年淡出服装设计领域,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玲师太已然投身于建筑、室内、广告,视觉设计当中,开了N家不同类型的买手店,里面都是一些不为人熟知的小众品牌,她一生都在不断发掘那些没有名气,安静地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却天资卓越的设计师 ~
而三宅一生老先生早在几年前就和意大利的Artemide合作,联手推出了名为「IN-EI阴翳」,的环保可折叠灯具,后来在2012年的米兰时装周上展出过。
「IN-EI」一名自然是从日语音译过来的,指的是“阴影”,“遮蔽”“细微变化”,看着这些用折叠布料制作而成的灯都能联想到三宅一生的褶皱美学~
扯得有点远了,Let's cut to the chase~
尽管我个人偏爱三宅一生,但还是先聊Rei姐。Why?因为实在太多人都对她误解甚深啊!提起川久保玲,我敢肯定90%的人脱口而出的都是「PLAY」系列,也只知道它。但倘若你以为这个爱心系列就代表了Comme des Garçons,只能说too young too simple~大众所熟悉的那个带眼睛的红心卡通形象,由波兰籍的视觉设计师Filip Pagowski所绘,他是玲姐的御用插画家,产品就是你们见过的Polo衫,衬衫,T-shirt。确切来说,这跟CdG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勉强沾了点边罢了~别告诉我你能从一件某宝爆款,无数厂家粗制滥造的短袖衫中看出一丝品牌的影子?None~ 毕竟CdG旗下有十几条Vice-line,除了男女装主线由Rei姐本人跟核心团队in charge,其他的都交给不怎么重要的人搞定,而收益也都用作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所以就此打住,没必要往下说了~
现在“人生赢家”“女神”这类苍白无力词真的泛滥到可以清仓含笑大甩卖了,但川老太太这个「时尚教母」的名号可不是随便叫的。1970年代,Rei姐在一家丙烯纤维厂的广告部工作,经常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寻常的面料。最令我折服的是,她并非科班出身,也从未上过专业的服装学院,更不曾系统地学过服装,换句话说,她连画画都不会,更别说画设计稿跟打版缝纫,换作一般人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懂却要做服装,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但就是这么一个“异类”,单凭对服装面料的深刻解读,和特立独行的思想,就干了起来~
1981年的巴黎时装周注定是“不安宁的”,这份平静正是被Rei和Yohji桑打破的。纵然CdG已经营了八年的时间,但那次却是品牌在海外的处女秀。 Rei一贯持着“反时尚”的态度,她是因为Yohji一番游说才决定冒这趟险,所以对那次巴黎之行并没有太大信心。
Comme des Garçons的一出场就让所有人都惊呆了,模特们个个顶着枯黄如稻草的头发,神情悲悯,现场陷入了一片焦虑。那些时尚人士看惯了华丽精致的服装,可想而知他们压根儿就没法接受眼前这种充满毁坏感的撕裂、不符合女性身形的宽松、不规则和立体剪裁。
▲
Comme des Garçons, 1984.
Suzy Menkes这名字在时尚界堪称令人闻风丧胆,时尚圈人士都对她敬畏三分。她不仅是记者,还是《Vogue》的国际编辑,为19个国家的Vogue长期供稿。因见多识广和公正,评论极其犀利,无惧得罪人,在时装评论界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回忆起当年CdG的秀时表示:“服装都是遭毁的,一些套头衫混身都是大洞。我们私底下称它为‘瑞士奶酪’。但在那时候,这场秀真是太震撼了。”
在当时,她属于与主流时尚背道而驰的“怪咖”,跟中规中矩的高级时装对着干,然后她成功了。你要知道在许多领域里,备受争议甚至冷嘲热讽总比默默无闻好,时尚圈更是如此~
Rei曾说过:“体形造就服装,服装改变体形”,她坚信轮廓是身体的延伸,她的服装都是在塑造轮廓。你可以看到褶皱的抽取和扭转,不合乎常理的体积在堆叠,大胆前卫的曲面状。
▲
左上:1982;右上:1983;
左下:1984;右下:1991;
兴许天才的共同点就是,骨子里都有种傲气。她拒绝接受那种商业性的访问,更加不是“会做人”的人,她跟时尚编辑和买手没法“相处融洽”,给人的印象总那么不可一世。
So what? 还是有不少死忠粉十年如一日地欣赏她啊,才华横溢的人根本不屑旁人的理解~
▲
Kati Nescher in comme des garçons for vogue, July 2012
怪诞另类在CdG的秀场上从来就不少见,模特被一层层的布条缠绕着,身上挂满了用棉麻做成的枕头,他们形状、颜色不一,黑白方圆全齐。设计师的心思我们无从揣测,每个人的思维,站的立场,感受都不尽相同,我们只能用自己的视角去理解。但是模特身上不知名的物体像不像你肩膀扛过那些沉重的包袱,黑纱包裹着头又像不像生活中背负那些无处宣泄,大到叫人窒息,随时都会爆炸的压力,却只能一如既往地前行~
▲
Comme des Garçons Fall 2015 RTW
她不主张展现女性曲线,更觉得女人无须靠性感来取悦男人,也不必过分强调优美的身段,从男人的满意中确定自我的幸福,她们应该自己的思想去吸引他们。CdG透过强烈的解构主义和意识形态美学,引领着人进入一场怪异的戏剧,一旦投入就仿佛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Rei说,“完美的对称是丑陋的,我就是要破坏对称”。
你永远都会因她那些奇形怪状的服装而惊呼,尖叫,瞠目结舌,却没办法用客观的词去判定她的风格与属性。我怪故我在,这就是真正的Comme des Garçons ~
“贫困潦倒时用最后几个硬币买来的啤酒的味道,和在半岛酒店的房间里穿着柔软的浴袍喝着的冰镇香槟的味道并没有多么大的差别。明白了这一点,望着残缺镜子中自己的脸苦笑,像摆正领结一样调整自己的负能量,把稀疏的头发梳向后面的男人才可以具备超人的时尚品味。“
这段话正出自跟川久保玲有着深厚渊源的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
总是穿得一身黑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他。跟Rei Kawakubo一样,他用黑色打造了一个时装国度~ “我仅仅是想让女人穿上男人的衣服”...... “真的有必要如此在乎自己的体型吗?为何不振奋起精神,挺直腰身,把这套衣服穿在身上,你便会发现他们看起来非常得体”...... 从这些话语中已经能深切感受到他跟Rei的相同之处。
Yohji桑大学读的是法律系,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搁置了自己的画家梦。若不是因为大三那年遇见了Rei,日益表现出对法学的抗拒,下决心前往欧洲,向服装设计师这一行进发,他现在很可能只是按照传统的人生轨迹,成为一个收入可观的律师,没有大起大落,无风浪可言,过着平步青云的人生,如果是那样该多惋惜啊~
母亲得知他的想法后虽不怎么高兴,但还是告诉他,如果有这个想法,起码先去学习最基本的服装剪裁。1969年,Yohji从文化服装学院毕业了,到母亲的小店帮忙。每天都有贵妇人拿着时装杂志上的图片到店里,要求他们制作出一样的衣服。他无可奈何地为贵妇人测量着腰身,然后根据她们的要求做衣服。没多久他就开始自己设计衣服,三年后就建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也就是Yohji Yamamoto。
没有谁一开始就会被认可,尤其像他这样叛逆和桀骜的“反派”,总会经历流言四起的风波。1981年4月,已经38岁的他和Rei一起在巴黎完成了首次国际发布会。在他俩出现之前,你根本不可能在当时那种保守,千篇一律的成衣秀上见识到这样史无前例的服装,整个T台,乃至四周都被巨大的黑色笼罩着的气氛。宽松的衣服垂坠感很强,结构错落有致,自由,奔放,无性别之分,男装女穿。
Yohji桑之所以痛恨高跟鞋和凸显身材的miniskirt,还要说到他的成长环境。父亲在他两岁那年丧生于战争,他自幼就跟随母亲生活,前边提到的小店就是在东京的歌舞伎町(红灯区)开的裁缝店。母亲每天都马不停蹄地为生计工作着,不时会有浓妆艳抹,踩着高跟鞋的遊女在外边快步穿行。他经历过艰难不堪的生活,也目睹过战争过后的废墟,他对社会感到愤怒,这也是他一生的主题,他说“以叛逆的姿态为社会作出贡献,便是艺术家的使命”。当时在巴黎的第一场秀被时尚圈形容成广岛风格,对此Yohji本人是非常恼怒的,你们应该都知道广岛对日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一种莫大的不尊重。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这张老照片,摄于1991年巴黎春夏时装周,当时Yohji桑在秀前做最后修改。
黑色的寓意,一百个人能有一百零一种答案,凝重,悲怆,神秘,,傲慢,冷漠,死亡......但于Yohji而言,这是他跟Rei两个人之间的默契,即便Rei最终嫁给了英国的编织设计师Adrian Joffe,也就是CdG的CEO。但是Yohji和Rei对彼此的影响无疑是十分深远的,这一点在二人的黑色哲学中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Yohji形容自己是一个会在衣服里“藏炸弹“的人,不单是日本和服跟战争时期欧洲所流行的工作服,连体裤和水手大衣,「人性」才是他的灵感源泉。某程度上,他和Rei都很爱运用缠绕、悬垂、层叠等自然流畅的效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用中性服装覆盖着模特儿的躯体。这样离经叛道的自然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口诛笔伐,《女装日报》甚至在他和Rei的发布会照片上打上了大大的红叉,标题为:“再见吧!“当时巴黎的很多报纸上都用日文写了‘さよぅなら’字样,意思是让我滚回日本,而且我还看见一些报纸上在我的头像上和服装上打了一个很大的叉,意思是‘我们不需要你的衣服’,但我并未感到很强的挫折感”......他回忆道,“就这么毁誉参半的过了两三年,每次启程去巴黎就像是专门为了吵架而去的”。
“我在时装上的坚持,也许类似于那些与好莱坞大片相抗衡的独立电影导演,他们或许不是票房灵药,但是,这些导演的作品中有个切口,让你不由得对人生和生存的意义产生思考,并为之感动,我应该在时装界,也应该有这样的设计师,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山本耀司道。
他抗拒完美,某程度来说完美的同义词是无聊,无趣和约束。不断否定方能找到新的缝隙,才能大肆破坏,掏空,扭曲,再去突破,去创造。没有缺憾的美才是最遗憾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还有什么比穿戴得规规矩矩更让人厌烦呢?”所以这对患难与共的战友无论受到多么强烈的鞭挞都不后退,因为他们并非有意跟主流作对啊,他们只是在坚持自我不是吗~
Yohji也说过,时装不能跟艺术划等号,它不过是一种帮助人们区分彼此、定义自我的道具,它有生命,有性格的,轮复杂程度还比不上艺术。一个人选择衣服的意志是臣服于其人性的,这个季的时尚潮流是否有趣并不能由设计师决定,而是取决于看见它们并掏腰包的人们。
他不玩社交软件,比方说Instagram,Facebook,还有日本的Line。因为他对面料不仅是钟情,更是敬畏,所以有一件事他决不能接受也不做的事情就是:网购,他不会贸然买下一件没亲眼见过,亲手触摸过,亲身感受过的衣服,这是他无法理解的~
受08年金融危机的强劲冲击,市场落入低迷状态,加上企业的周转不灵,Yohji旗下公司在09年完成2010春夏发布会后,便因无力承担60亿日元的债务,直接宣布破产。尽管后来日本一家投资机构决定接手,但Yohji本人已经失去了公司的所有权,不再介入管理层,仅保留了首席设计师职位。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不用再为繁琐的事情问题焦头烂额,可以全身心专注设计了~
所幸的是,Yohji和Adidas合作了十几年的Y-3并没有受到公司破产的影响,日本Adidas当时也第一时间表示不会跟山本耀司终止合作关系。
人们总把三宅一生和褶皱联系在一起。「如果不是三宅一生,褶皱的美感都会被熨斗铲平......如果不是川久保玲,黑色可能只是丧礼的悲伤颜色......」这是台湾文案天后李欣频一段广为流传的意识形态文案中的两句。
被誉为「东京国际时尚之父」的三宅一生没有前两位大师那么反叛,每一件作品都有很鲜明的个人特色。服装天生就是自由的,他对材质上的创新十分讲究,也同样敢于尝试各式各样的布料。喜欢他的人多是因为他的服装能带给人无尽的思考空间,但不同于前者,他更倾向于发现服装的功能性和装饰性,要知道Yohji可不在乎衣服的形式。
对于自己的服装,他是这么解析的:我试图创造出一种既不是东方也不是西方风格的服饰。他同样不推崇彰显女性曲线,他只是想让人挣脱繁冗的结构,但又不至于不切实际,更不会为了夸张而夸张,让衣服失掉灵魂只剩驱壳。
对于自己的服装,他是这么解析的:我试图创造出一种既不是东方也不是西方风格的服饰。他同样不推崇彰显女性曲线,他只是想让人挣脱繁冗的结构,但又不至于不切实际,更不会为了夸张而夸张,让衣服失掉灵魂只剩驱壳。
他设计的服装舒适亲肤,全然依据人体的曲线和造型随性地调节剪裁,但筛选料子却一点儿也不随便,对布料的改进次数高达一百多次实属家常便饭,三宅一生先生本人亲自动手也是不足为奇的事。将面料表面的肌理形态改造成形态各异的褶皱,三宅一生更是把这种手法用到了极致,压褶、抽褶、波浪褶、自然垂褶,无所不有~
最最诱人的是实穿性和设计感,并存他设计的晚装可以随意卷成一团,直接放到水里洗,风干速度跟普通衣服相差无几,不像别的奢侈大牌娇贵患有“公主病”,需要小心翼翼地处理,免掉了干洗,熨烫这一类的麻烦程序。总结起来就仨字:人性化。没错,就是会说,也会听人话。
▲
Issey Miyake Fall 2014 RTW
2016的早春度假系列将几何、印花元素巧妙地跟经典的褶皱相结合~
大量使用褶皱的裙装依旧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有没有在看艺术家抽象画的感觉呢~
一个品牌的逼格有多高,其实可以从它的店铺陈列中窥探一二,特地挑了几家视觉效果最让人惊叹的概念店给你们感受一下,记得不要眨眼喔 ~
▲
Reality Lab · 东京概念店
▲
Design By日本建筑设计师吉冈德仁 · 东京旗舰店
▲
Elttob Tep · 大阪店
▲
Tokujin Yoshioka · 伦敦旗舰店 · 布鲁克街10号
一篇文章远远不足以道尽这三位大师的设计生涯,他们的时尚态度和设计精神却就留给你们慢慢体悟和摸索吧~
本文地址:http://www.huazhuangpin.cc/zixun/100.html